泥鳅的观察报告
温州市实验小学2016级3班 曾一诺
【内容摘要】:泥鳅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,是生命力十分顽强的一种鱼类。2019年1月起至今,我在家先后养了11条泥鳅,通过细心观察,我发现了关于泥鳅生长生活的许多“小秘密”,也积累了养泥鳅的经验教训。本文将以观察报告的形式,分模块记述11条泥鳅的生活片段。比如形态外貌、性格特征、食物习性等,并尝试总结家养泥鳅的几点规律,以启发今后的养殖活动。
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,尤其偏爱生活在蓝色海洋中的鱼类。2019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得到了几条活泼可爱的泥鳅,正担心没有经验无法养活时,菜场鱼铺阿姨的一句“泥鳅很好养,不吃不喝也能活”的话,让我吃了“定心丸”,也自此开启了我对泥鳅的观察之旅。
一、外貌
黑宝:体长3厘米,灰色“衣服”上有黑色花纹,有着一双小小的“斗鸡眼”,脑袋圆圆的,五对须精神地立在尖尖的嘴上。
棕宝:体长3厘米,棕黄色“衬衫”上钉着土黄色的“纽扣”,脑袋大而尖,须像章鱼的触须一样,无力地垂在嘴边。
黄宝:体长4厘米,黄色“外套”配上栗色斑点,脑袋尖尖扁扁的,须长得又细又密。
细宝:体长4.5厘米,黄色“衣裳”上绣着棕色纹路,长得细细长长的,非常漂亮。
大青:体长8厘米,青灰色“风衣”上有着黄色条纹,吻部圆圆的,须细细长长的,非常酷炫。
胀包:体长5厘米,棕色“外衣”印着黑色斑纹,因为生了“胀气病”,控制不住自己的鱼鳔,会时不时浮上水面。
歪脖:体长4.5厘米,黄灰底,棕花斑,天生有一个歪脖子,腮总是裂在外面。
红酒:体长5厘米,棕褐色“燕尾服”上刻着黑色小斑点,脑袋上有一个凸起物,须细细短短的。
变异米:体长9厘米,身穿米色“马甲”,没有斑纹,须长,红得鲜艳,眼眶也红红的,好像在哭一样。
变异肉:体长8.5厘米,跟变异米长得差不多,不同的是它穿着肉色“马甲”。
褐宝:体长4厘米,褐色“T恤衫”上有黑色的星星点点,须短短的,眼睛外开,像在寻找什么。
总之,大多数泥鳅体色青黑,成年泥鳅体长一般在8厘米及以上,半成年泥鳅体长约5厘米左右,泥鳅苗体长大多3厘米左右,仔细观察,可以发现他们的须和斑点都各不相同,具有很高的辨识度。
二、性格
黑宝很调皮,总把泥鳅们撞得东倒西歪。
棕宝体弱多病,经常这被传染,那被传染,是泥鳅群里的“小黛玉”。
黄宝很文静,总是趴在缸底静静地观察这美丽的世界。
细宝活泼可爱,东游游,西游游。
大青特别爱护泥鳅苗,一旦有泥鳅生病浮起,它就会把那条泥鳅压住,要是哪条死了,其他泥鳅会四散,但它还是会在原地拱拱同伴,像是要唤醒它一样。
胀包和歪脖整天没精打采,一个浮起来,一个翘尾巴。
变异米很暴躁,如果换水时不小心让它跳出来,就会乱蹦跶。
变异肉温和腼腆,把它移到另一个玻璃缸的第二天就被大青给打死了。
褐宝是个好动分子,总是游来游去,没有一刻消停。
据我观察,好动好静的泥鳅各占一半,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就是胆小。每次我的脸刚凑近玻璃缸,它们就吓得魂飞魄散,乱作一团。可见,尽量保持养殖环境安静,是给胆小泥鳅们的一个好礼物!
三、性别
你们可以分辨泥鳅的公母吗?我查阅有关资料后已经掌握了辨别的小窍门:公泥鳅的胸鳍顶端是尖的,母泥鳅则是圆的。我用这个窍门观察,发现六公五母,看来我家的泥鳅“男女比例”非常平衡。
四、食物
我听从了菜场阿姨的建议,没有给泥鳅们专门投喂食物,结果它们还是活了下来,难道泥鳅们有特异功能?一天,我惊讶地看到大青噘着嘴巴在蹭缸壁,它是在吃东西吗?带着疑问,我上网查阅,原来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喜欢捕食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藻类等,有时也吃水底的泥渣。一点都不挑食,难怪这么好养活呢!
五、水环境
我查阅的资料建议养泥鳅20天一换水,但实践告诉我,这么长的时间,极易导致泥鳅缺氧甚至死亡。有一次,奄奄一息的褐宝痛苦地翻着肚皮,我急忙叫来奶奶,奶奶一看见泥鳅缸里浑浊的水,就问我几天没换了。我回答:“8天。”奶奶着急地说:“那赶紧换水,换水要勤,3天就要换一次水。”换完水,褐宝果然又活过来了,精神抖擞,恢复生机。
六、死因
生老病死,是自然规律。尽管我有很多不舍,但11条泥鳅中的10条已经永远离开了我。回顾总结它们的死因,也能为今后更好地养殖泥鳅提供参考,详见下表。
10条泥鳅死亡情况记录表
编号
|
昵称
|
死前表现
|
死因分析
|
01
|
黑宝
|
身体下沉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02
|
棕宝
|
腹胀、侧游上浮
|
肠炎病传染
|
03
|
黄宝
|
腹胀、身体上浮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04
|
细宝
|
腹胀、身体上浮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05
|
胀包
|
腹胀、身体上浮,翻肚皮,肚子上出现红线
|
肠炎病传染
|
06
|
歪脖
|
腹胀、尾上翘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07
|
红酒
|
腹胀、侧游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08
|
变异米
|
烦躁不安
|
跳缸缺氧
|
09
|
变异肉
|
皮打烂掉落
|
外伤
|
10
|
褐宝
|
腹胀、头上仰,翻肚皮
|
肠炎病传染
|
由表可见,10条中有8条死于肠炎病,胀气是泥鳅肠炎病的最直接原因。而导致泥鳅胀气的罪魁祸首,最大可能是由于水质过浓、杂质过多,水体中气体含量偏高。又因为肠炎病可传染,引发了大规模爆发。因此,只有勤换水、保持水质清新,同时及时隔离“病鳅”,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泥鳅患病。
结语:养泥鳅给我带来很多快乐,也锻炼了我观察探究的能力。我想把养泥鳅计划继续下去,多看书多查阅、多观察多思考、多实践多总结,提高泥鳅的成活率,让泥鳅们过上幸福的生活!同时,还有一些谜团没有解开,比如为什么在繁殖季我家的泥鳅没有繁殖成功?泥鳅体表的粘液究竟有什么功能?季节气温变化会影响泥鳅的生活吗……这些问题,我相信通过研究,一定能一一解开!
2019年8月22日